
【壹律律师】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关于遗产继承,我们常听到两个名词: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这两个词是我们常见的遗产继承方式,而这两种继承方式都指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呢?
1、概念不同
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所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而进行的继承。遗嘱继承则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而所进行的继承,是按遗产的所有人生前的意思来进行继承分配的。
2、继承份额不同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根据所有的法定继承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赡养和扶养情况来确定的;而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则是由财产所有人在遗嘱中所确定的。
3、继承范围不同
遗嘱继承人必须是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的人,然而法定继承人则不一定都是遗嘱内的继承人。
因为在遗嘱继承时,根据财产所有人的生前意愿,遗嘱继承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若干人。谁能够继承遗产,都取决于遗嘱的内容。
4、继承顺序不同
我国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即,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立有遗嘱,则只要这份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要按照遗嘱来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的顺序分配继承、
搞清楚了这两者的关系,壹律再来告诉你,法定继承的顺序是什么:
1、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同一个继承顺序中的继承中不存在有先后顺序之分,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声明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一般性阅读参考,不应做为针对特定事务的法律依据;
●如果您需要专业法律指导,我们建议您向有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文中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开放平台,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感谢您的理解。
整理:北京壹律律师事务所